关于男女宫度数合婚,说实话,第一次听我妈她们念叨这事儿的时候,我心里头是犯嘀咕的。这不就是老一辈儿说的,拿俩人生辰八字,或者说是根据你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转换出来的什么 宫度数 ,掰扯掰扯看你们是不是天生一对、将来能不能过到头吗?听着有点儿像算命,但又好像比单纯算个命更具体点,直接就指向了 合婚 这个终极目标。
你看,逢年过节,或者谁家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,家里的长辈们眼神里总会闪过那么一丝神秘,然后就开始悄悄问,问对方是哪年的,几月几日,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生的。那感觉,就像在搜集某种关键的“密码”。一旦拿到了,得嘞,这密码就得交到那些“懂行”的人手里去“破译”,看看这俩人的 宫度数 到底配不配。据说这 宫度数 啊,每人都有个特定的数值,俩人的一合计,就能得出个结论:大吉、次吉、犯冲、犯克什么的,分类可多了去了。
我家隔壁王阿姨就是信这个的铁杆儿。她家儿子当年谈了个女朋友,姑娘人挺好,知书达理的,可王阿姨非拉着人家的生辰去算了,结果回来就唉声叹气,说 宫度数 不合,将来犯冲,肯定过不好。当时我听着就觉得挺无奈的。你说这俩年轻人,好不容易遇到个彼此喜欢、愿意一起努力的,就因为天上某个时刻的星星位置(简化理解啦,我知道它复杂得多)给出来的数值不匹配,就得硬生生拆散?这未免也太…玄乎了吧?

我总在想,这个 关于男女宫度数合婚 的说法,到底是怎么来的?它有没有一点点科学或者哪怕是统计学上的依据?还是说,它更多的是一种古老的智慧结晶,一种在过去那个信息闭塞、个人选择空间有限的年代,人们为自己的人生大事寻求的一种确定性,一种心理安慰?毕竟那时候,自由恋爱不是主流,很多婚姻是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在这种情况下,有个外在的标准来“预测”婚姻好坏,或许能让大家心里踏实点,图个心安。
可现在不一样了啊。我们谈恋爱、结婚,更看重的是 感情 基础,是性格合不合,是三观一致不一致,是两个人能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,有没有经营婚姻的智慧和耐心。这些东西,我觉得才是真正决定一段关系能否长久、能否幸福的关键。你再高的 宫度数 合度,要是俩人天天吵架,互相不理解,没话说,这日子能过下去吗?反过来,就算 宫度数 算出来有点犯克,可人家俩人就是情投意合,懂得包容和沟通,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,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?
当然,我也不是完全否定这种传统习俗。文化嘛,总有它流传下来的道理。也许在某些层面, 宫度数 的合与不合,确实反映了某些潜在的能量场或者性格上的倾向?谁知道呢。就像老话说的“ 姻缘 天注定”,是不是这个 宫度数 就是“天注定”的一种体现形式?但我觉得,即使是天注定,人后天的努力和选择也至关重要。 姻缘 也许给出了一副牌,但怎么打,还是得看自己。
有时候,我甚至觉得这种过分强调 宫度数合婚 的做法,反而可能成了爱情路上的绊脚石。你想啊,如果俩人算出来大吉,是不是就容易放松警惕,觉得反正天生一对,遇到矛盾也不想去解决了?如果算出来不合,是不是就容易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对方,一点小事都觉得是“犯冲”的表现,最后反而自我预言实现了这段关系的失败?这不就本末倒置了吗?本来是想为幸福加码,结果反倒成了心里的负担。
我见过不少对儿,他们可能从来没算过什么 宫度数 ,或者就算了也是嘻嘻哈哈没当真,但人家就凭着一股子真心和互相扶持,把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。也见过按着 宫度数 或者别的算命方法,挑了个“最合适”的人,结果呢?过得鸡飞狗跳,最后分道扬镳的也不在少数。所以啊,我觉得这事儿,可以了解,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探讨,但真要把它当成决定 姻缘 的唯一标准,甚至主要标准,那我觉得,是把自己人生的决定权拱手让人了。
说到底,爱情和婚姻是两个人的事,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在一起过 现实 的生活。它需要的是理解、是付出、是成长,是无数个平淡日子里的并肩同行。这些东西,我觉得不是靠出生那一刻的星星位置就能完全决定的。 关于男女宫度数合婚 ,它可以是饭桌上一个引人发笑的话题,可以是茶余饭后的一段故事,甚至可以是认识一个人时的一个小小的切入点,但绝不应该是判断一段感情“行不行”的最终“判决书”。毕竟,最准的“合婚”算盘,不在天上,而在俩人各自的心里,更在他们共同经营的未来里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