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瞧瞧,这几年,尤其是这几年,彩礼钱跟坐了火箭一样,嗖嗖地往上涨。早些年,十万、二十万,大家伙儿就觉着高得离谱了,咬咬牙,跺跺脚,也还能勉强应付。现在倒好,动辄三十万、四十万打底,再往上,上不封顶!这还没算上“三金”(金戒指、金项链、金耳环),没算上改口费,没算上你得准备一辆差不多的 车子 ,更别提那套像样的婚房,最好是在县城里,带装修的 房子 。农村的土坯房?想都别想。就算自家有院子,盖个小二楼,那也得看在哪儿,交通方不方便,周围配套齐不齐全。
这 彩礼 啊,说白了,在很多家庭眼里,不单单是嫁闺女的“回报”,它里头裹着太多东西了。有养育女儿的不容易,有女儿嫁出去后可能帮不上娘家的担忧,但更扎眼的,是那股子攀比劲儿,那股子要挣 面子 的心思。谁家嫁闺女收了多少 彩礼 ,娶媳妇花了多少钱,村里村外,七大姑八大姨,谁不说嘴?你要是收少了,或者给少了,总觉得矮人一头,好像自家闺女不值这个价,或者自家儿子没本事娶个“金贵”媳妇。这 面子 ,有时候比啥都重要,能把人给逼疯。
于是乎, 媒人 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,也格外……复杂。老话说“天上无云不下雨,地上无媒不成婚”,这话在咱们这儿可真不是瞎说的。自由恋爱成功的当然有,但多的是,男男女女,到了年纪,家里就开始着急了,托人问,托人打听, 媒人 这时候就登场了。她们手里的资源多啊,哪个村的谁家有个多大的闺女,在哪儿上班,长得怎么样,家里几口人,兄弟姐妹排行老几;哪个组的谁家有个大小伙子,干啥营生,一年能挣多少,家里有几亩地, 房子 盖了没, 车子 买了没。这些信息,她们门儿清。

媒人 这张嘴啊,能把丑的说成俊的,把穷的说成有潜力的,那真是舌灿莲花。她得两头说合,这边夸男方家庭条件好,小伙子能干孝顺,那边讲女方姑娘贤惠漂亮,旺夫旺家。当然,最终能不能成, 彩礼 是绕不过去的坎儿。 媒人 也得在中间传话、讨价还价。这其中, 媒人钱 自然少不了,事儿成了,两头都得给。给少了?下次人家的好苗子可就不优先给你介绍了。
这过程,看着像是在给适龄青年牵线搭桥,但有时候,更像是一场明码标价的交易。男女双方见个面,匆匆忙忙,在 媒人 和家长的眼皮子底下,问不出个啥来,聊得也都是些客套话。回去后,就是双方家长通过 媒人 来打听、衡量,条件合适不合适,尤其看重经济条件。小伙子家要是拿不出像样的 彩礼 ,拿不出 房子 、 车子 ,姑娘家就算觉得小伙子人不错,也往往抵不过父母的压力和周围的议论。多少 年轻人 ,因为这个,明明相互有点意思,最后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散了。
还有那所谓的“ 订婚 ”。以前 订婚 可能就是两家人坐一块儿吃顿饭,交换个信物,就算定下来了。现在呢, 订婚 本身就成了个 面子 工程,得办酒席,得请亲戚朋友,男方还得送重重的 彩礼 到女方家。这 订婚 宴的花销,加上 彩礼 的大头,对男方家庭来说,常常是第一波巨大的经济冲击。更糟心的是,万一 订婚 后又出了啥变故,没能走到结婚那一步,这已经送出去的 彩礼 ,往往就成了纠纷的焦点,闹得两家人不愉快,甚至老死不相往来。
你问我,这事儿有没有变好的迹象?难说。一方面,是 年轻人 自己,受教育程度高了,接触外面世界多了,他们也渴望那种基于感情的婚姻,反感这种赤裸裸的“买卖”。他们也觉得高 彩礼 是负担,是压迫。有些男孩子,索性就选择晚婚甚至不婚,觉得结不起;有些女孩子,也觉得被当成“商品”待价而沽,心里不是滋味,她们希望结婚是因为爱,而不是因为对方出了多少钱。
但另一方面,大环境没变,传统观念的惯性巨大。家长催婚的 压力 ,周围人议论的 压力 ,让很多 年轻人 最终还是妥协了。他们中的很多人,背负着家庭的期望,硬着头皮去相亲,去谈那些现实到骨子里的条件。就算结了婚,那笔沉重的 彩礼 ,那 房子 、 车子 的贷款,也常常让新组建的小家庭喘不过气来。日子还没开始过出甜蜜味儿,就已经先尝到了柴米油盐之外的苦涩。
我也听过一些感人的故事,有女方家庭体谅男方不容易,主动降低 彩礼 的;也有男孩子虽然家里条件一般,但踏实肯干,最终打动女方家长的。这样的故事,听着让人心里暖暖的,觉得人间还有真情在,婚姻不全是被物质绑架的。但这些,似乎还是少数,更多的是在 彩礼 面前低头的无奈,和为了凑钱焦头烂额的窘迫。
其实,说到底,结婚是两个人的事,更是两个家庭的事。它掺杂了太多的社会因素、经济因素、文化因素。在咱们郸城这片土地上,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和新时代闯进来的思潮,正悄悄地较着劲儿。高额 彩礼 、 房子 、 车子 ,这些硬件要求,像一道道门槛,挡在有情人面前。 媒人 还在忙碌, 面子 还在作祟。啥时候,男女合婚,能更多地回归到人本身,回归到感情,回归到两个 年轻人 愿不愿意一起奋斗,一起把日子过好,那才真是让人期待的好光景。可眼下呢?唉,眼前还是一片模糊,路,似乎还长着呢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