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常想,那些 古代男女 ,当他们按照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“ 合婚 ”时,心里到底在想什么?是期待,是忐忑,还是……一点点“ 后悔 ”的苗头?别跟我说什么历史文献里记载的“琴瑟和鸣”,那些多半是粉饰太平。真实的生活啊,哪有那么多皆大欢喜?
想想看,两个素未谋面的人,就因为生辰八字“合”,就因为门当户对“配”,一纸婚书就把他们绑在了一起。新婚之夜揭开盖头那一刻,就像开盲盒。运气好,也许能开出个看得顺眼的;运气差,那真是……一辈子的“ 后悔 ”,有没有?
我爷爷讲过他奶奶那一代的故事。那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姐,自小诗书满腹,心气儿高着呢。结果嫁了个五大三粗、只会打猎喝酒的武将。你说这日子怎么过?小姐嫌弃他没文化,大老粗嫌弃她矫情做作。两看相厌,屋檐下都能生出冰碴子。小姐夜里常常对着窗外叹气,那叹息声细细的,却像刀子一样,划拉着人心。这不就是一种“ 后悔 ”吗?后悔自己怎么就生在了那个时代,后悔怎么就没能反抗这桩婚事。

当然,也有“合婚”合出真感情的。那得是多大的缘分和运气啊!比如,男方虽然不是心仪的白马王子,但为人厚道踏实,懂得疼人;女方或许不倾国倾城,但性情温柔,料理家事一把好手。柴米油盐酱醋茶里,慢慢磨合,渐渐生出了依恋。这种感情,不像现代的爱情那么轰轰烈烈,却自有它的韧性,像老院子里的那棵歪脖子树,看着不起眼,却扎根极深。但即使是这样,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,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丝丝的遗憾,闪电般地划过脑海?比如,如果当初能自由选择,会不会遇到一个更能懂自己心事的人?这种“ 后悔 ”不是针对眼前人,而是针对那种“非自由”的命运底色。
旧时的女子,尤其憋屈。嫁过去,就是夫家的人了。规矩森严,动辄得咎。如果丈夫不体贴,婆婆又刁难,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。多少闺阁里的娇花,就在这后宅的方寸之间枯萎了。她们的眼泪,无声无息,流进了绣帕里,流进了枕头下。那些深夜的辗转反侧,那些对娘家的遥望,字字句句都写满了“ 后悔 ”。后悔什么?后悔嫁了这样一个人,后悔进了这样的门,后悔自己没能力挣脱这牢笼。
再看男人,他们就没有“ 后悔 ”的时候吗?别以为男人娶了妻就可以为所欲为。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。娶回家的媳妇,如果愚昧无知,或者悍妒善妒,家宅不宁,事业受影响,那也是一桩烦心事。书上说“娶妻娶德”,可见古人也知道媳妇不好,日子难过。一个 古代男人 ,看着自己的妻子,心里会不会想:“唉,要是当初能娶隔壁王家的女儿就好了,听说她温柔又识礼。”这种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“ 后悔 ”,一种对“可能性”的怅然。
而且啊,别忘了纳妾这件事。正妻是父母之命娶回来的,可能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,但未必是男人真心喜欢的。遇到个心动的妾,那正妻的日子就更难熬了。可如果男人真爱那个妾,会不会也偶尔“ 后悔 ”:自己这正妻的位置,怎么就给了那个没什么感情的人?这其中的纠结,恐怕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。
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“ 后悔 ”,关乎整个制度。这种“ 合婚 ”制度,剥夺了个人选择的权利,把婚姻变成了一种资源配置、家族联合的工具。在这种制度下,多少有情人被棒打鸳鸯,多少无缘人被强扭在一起。那些被迫分离的恋人,即使各自组建了家庭,心中那块空缺,那份“如果当初……”的念想,是不是一辈子都难以磨灭?这难道不是对整个时代的、对那种不自由的深深“ 后悔 ”?
当然,我们今天站在这里,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生活,很容易带着一种优越感。觉得他们“太惨了”,觉得他们“肯定后悔”。但生活是复杂的,人性的幽微之处更是难以揣测。或许,在那个时代背景下,他们对婚姻的期待本身就和我们不同。他们或许更看重家族的兴旺、血脉的延续,而将个人的情感需求放在了次要位置。又或者,他们学会了在既定的现实中寻找幸福,学会了自我调适,将那些“ 后悔 ”深埋心底,不让它浮现出来。
可即便如此,即使他们嘴上不说,即使他们努力适应,那些因为“ 合婚 ”而产生的别扭、压抑、不满、遗憾,真的会凭空消失吗?我觉得不会。它们就像屋子里的灰尘,你看不到,但不代表它不存在。在某个瞬间,在一次争吵后,在一次孤独的夜晚,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偷偷溜出来,化成一声叹息,化成眼角的泪光,化成心里那句无声的诘问:“我这样过,真的甘心吗?”
所以,你问我那些 古代男女合婚后悔吗 ?我的答案是:必然有,而且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。只是那种“ 后悔 ”,在那个男权至上、礼法森严的时代,往往不被允许表达,不被看见,甚至不被自己正视。它是一种被压抑的情感,像地下的暗流,看似平静,却可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,偶尔在某些不起眼的角落冒个泡,留下些许涟漪。
那些涟漪,可能藏在一本泛黄的日记里,可能藏在一首凄婉的诗词里,可能藏在一幅描绘闺怨的画作里。它们是那个时代“ 合婚 ”制度下,无数个体生命挣扎和遗憾的无声证明。
别只看那些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,那些只是少数。更多的人,他们的婚姻,他们的生活,就是在那份“ 合婚 ”的契约下,默默地,sometimes with regret,走了下去。而那些没能被文字记录下来的、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“ 后悔 ”,才是最真实、最沉重的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