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“最佳方式”,对我来说,首先得看清楚对方的 底色 。不是谈恋爱时西装革履、妆容精致的模样,也不是逢年过节朋友圈里岁月静好的摆拍。是ta累了、病了、烦了的时候,露出来的那个真实状态。是ta面对失败、面对压力、面对最亲近的人时,那些 隐藏的、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反应 。是ta对服务员的态度,是ta怎么说前任、怎么评价自己的父母。这些细节啊,像是一点点渗出来的染料,慢慢显出一个人最本真的 底色 。这比看ta有没有房、有没有车重要一百倍。因为日子是会露出爪牙的,激情是会褪色的,只有那个最原始的 底色 ,才是在漫长岁月里,你将 实打实面对 的。
然后呢,得看看你们的 价值观 。别以为这是个大词儿,离我们很远。不是的。价值观体现在特别小的地方:钱怎么花?赚多少才算够?孩子怎么教?(或者压根不想要孩子?)过年去谁家?怎么孝顺双方老人?遇到分歧了,是冷战还是吵翻天?对待朋友是什么态度?对承诺有多认真?这些东西,说白了就是你们看世界、看生活、看彼此的那套潜在的 操作系统 。如果操作系统 冲突太大 ,后期打补丁、升级,那可真是要老命。不是说非得百分百一致,那不可能。但至少,那些 核心的、原则性的东西 ,得 同频 ,或者说,你得 理解并接受 对方的频率。这种理解和接受,不是“我觉得你应该这样”,而是“哦,原来你是这样的, 我看到了,我明白了,我愿意 ”。
再来,得有处理“不美好”的能力。婚姻啊,哪有那么多王子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?那是童话。现实是,会有争吵,会有误解,会有厌烦,会有诱惑,会有生活压力的轮番轰炸。当爱情被柴米油盐挤压得只剩下一条细缝时,你们能不能通过这条缝隙,还能看到对方的好,还能 互相搭把手 ?你们 吵架的姿势 是怎样的?是人身攻击,还是就事论事?吵完了,有没有人愿意先递个台阶?有没有能力 善后 ,让感情不至于在一次次的摩擦中被彻底磨平,甚至磨穿?这考验的是一种 共同解决问题的韧性 ,一种“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”的自觉。别小看这种 韧性 ,它是在无数次小小的妥协、让步、原谅、坚持中 累积 起来的。
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是 独立 。听起来有点反直觉,婚姻不是应该两个人融为一体吗?恰恰不是。最好的关系是,你们是紧密相连的圆,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心。你有自己的兴趣、自己的朋友、自己的空间、自己的成长轨迹。ta也是。你们不是互相 消耗 ,而是互相 滋养 。你有你的光芒,ta有ta的光芒,然后你们的光 交织 在一起,照亮彼此的路。而不是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的 附庸 ,或者两个人互相 捆绑 ,最后都 窒息 。保持 独立的人格和空间 , paradoxically,让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变得更有 质量 ,更不容易 生厌 。
最后,也是贯穿始终的,是 沟通 。我说的沟通不是日常嘘寒问暖,也不是报告行程。是那种愿意 敞开心扉 ,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、需求和感受的沟通。是能听懂对方 话里话外 的意思,能感知到对方情绪的沟通。尤其是在你们不开心、有意见的时候,能不能 好好说话 ?能不能 倾听 ?很多时候,两个人走到陌路,不是因为不爱了,而是因为 说不通了 ,或者 压根不说了 。那些堆积在心里的、没被看见的情绪和需求,就像白蚁一样,悄无声息地蛀空了婚姻的地基。有效的 沟通 ,就像是定期给这栋房子做 检查和修缮 。
所以啊,要我说,男女合婚的“最佳方式”,不是去市场上挑一个“硬件”符合条件的,也不是在偶像剧里找灵感。它是 基于对彼此 (包括那些不好看的部分) 清晰的认知 , 基于核心价值观的相对契合 , 基于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和能力 , 基于给彼此留白和成长的空间 ,以及 基于持续、有效、真诚的沟通 ,这样一点一滴 构建 起来的一种 动态平衡 。它没有一蹴而就的完美,只有 在磕磕绊绊中,依然愿意牵着手,一起往前走 的 勇气和智慧 。这种勇气和智慧,才是让婚姻真正 坚不可摧 的 基石 。找这样一个人,或者说,成为这样一对人,这,或许才是那 elusive 的“最佳方式”吧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