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配合默契,真的就适合婚姻吗?(注:以上为SEO优化后的标题,下方为正文)
可我后来发现,事情,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
我有个朋友,小雅,和她老公,那真是“模范夫妻”的典范。他们认识八年,结婚五年,平时看他们互动,简直就是复制粘贴的人生。小雅喜欢喝咖啡,他老公早上就自动泡好,不甜不苦刚刚好;小雅怕冷,冬天出门,他总是提前把车里暖气开足;小雅说话说到一半,他就能接上后一句,像排练过似的。旁人看了,都羡慕得不行,说他们是“天造地设”,“灵魂伴侣”。

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,觉得他们俩,就是被命运选中的那对。默契到什么程度呢?有一次,他们一起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,司仪让新郎新娘互说一些祝福的话,然后又问了一句“谁更爱对方?”。结果,小雅的老公还没开口,小雅就说了句:“这个问题,我们已经讨论过无数遍了,答案是他。”全场笑翻,以为是玩笑,可小雅一本正经地看着我老公,眼神里就是那种“你懂我”的笃定。
然而,谁能想到呢?去年,他们离婚了。
是的,你没听错,离婚了。那一刻,我震惊得下巴都要掉了。那么好的默契,那么和谐的画面,怎么会走到这一步?后来,小雅才跟我说,她老公走的那天,两人坐在沙发上,面对面,就像往常一样,不需要多余的言语。她老公说:“小雅,我们之间,真的没有争吵,没有矛盾,但是,我们也没有了激情,没有了好奇,甚至,也没有了爱。”
“默契”这两个字,在他们的婚姻里,最后变成了“习惯”。一种舒适,但却冰冷的习惯。他们太熟悉彼此了,熟悉到,好像已经把对方的整个生命都翻了个遍,再也没有什么新鲜感,没有惊喜,没有挑战,甚至,连争吵,都懒得去争,因为知道对方的想法,知道怎么说对方就不会生气,怎么做对方就不会反驳。这种“默契”,就像温水煮青蛙,慢慢地,就把感情的火苗给熄灭了。
我开始反思,我之前对“默契”的理解,是不是太片面了?我总觉得,婚姻里,两个人能心有灵犀,就是最美好的事情。但现在看来,过度的“默契”,有时候,反而会是一种束缚。
真正的 男女配合 ,不应该仅仅是“我知道你想什么”,更应该是“我愿意去理解你想什么”,以及“我即使不理解,也愿意和你一起去探索”。
想想我自己的婚姻吧。我和我老公,算是那种“磕磕绊绊”一路走过来的。我们有争吵,有误会,有意见不合的时候,多得去了。有时候,我明明想表达的是“我今天工作好累,需要你安慰一下”,结果说出来就变成了“今天好烦啊”,然后我老公就真的开始跟我分析工作上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我听得一肚子火。那段时间,我经常觉得,我们俩怎么就不能“默契”一点呢?
但就是这些“不默契”,反而给了我们很多“重新认识”的机会。每次争吵,我们都得坐下来,好好谈谈,把他为什么那样想,我为什么那样说,一层一层剥开。这个过程,虽然痛苦,但真的让我们更了解对方。我老公发现了,我虽然嘴上说着“烦”,但他知道,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拥抱,而不是解决方案。我呢,也学会了,在他“分析问题”的时候,先说一句“亲爱的,我今天就是心情不好,你陪我待一会儿就好”。
这种“不完美”的 配合 ,是不是反而更 适合婚姻 ?因为它意味着,我们不是在“预设”对方,而是在“学习”对方。我们永远都在学习,永远都在进步,婚姻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。
我还见过一对老夫妻,他们的 默契 ,体现在每天早上,老头子起来,默默地把老伴的牙刷放好,然后去厨房烧水,老太太起来,就知道老头子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。这种 默契 ,不是与生俱来的,也不是刻意营造的,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 相濡以沫 ,是把对方的需求,刻进了骨子里的习惯。他们的 配合 ,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 关怀 ,是一种超越了言语的 陪伴 。
所以, 男女配合默契适合婚姻吗 ?我的答案是: 不一定。
极度的默契 ,如果缺乏了新鲜感和成长,很容易变成 婚姻的枷锁 。它可能带来表面的和谐,但内在却可能早已干涸。
适度的“不默契” ,却能在 不断的磨合 中,让 感情升温 。它需要我们有 耐心 ,有 沟通 ,有 理解 ,有 学习 的意愿。当我们不再是“猜”对方,而是“问”对方,当我们不再是“觉得”对方会怎样,而是“听”对方怎么说,婚姻才能真正地,保持鲜活。
真正的契合 ,不是两个人变成一模一样,而是两个不同的个体,在 相互尊重 的基础上,愿意为了共同的生活,去 学习 ,去 适应 ,去 成长 。那种“无需多言”的 默契 ,固然美好,但那种“愿意听你说,愿意和你一起走”的 陪伴 ,才更是 婚姻长久 的秘密。
我宁愿我的婚姻里,有那么一点点“笨拙”,一点点“不解风情”,只要那背后,有的是 真诚 ,是 努力 ,是 不放弃 。因为,这样的 配合 ,才更 真实 ,更 有温度 ,也更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。
你觉得呢? 男女配合 ,究竟怎样的 默契 ,才最 适合婚姻 ?这,或许是每个走进婚姻的人,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