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合婚出示户口本:这道“验明正身”的终极考验

那本暗红色的、烫金字已经有些模糊的小册子,你拿出来的时候,手是不是有点抖?

我见过。在民政局那个堪比银行柜台的窗口前,一对对年轻人,前一秒还在打情骂俏,后一秒,当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说出“户口本原件”这五个字时,空气瞬间凝固。然后,就是一阵手忙脚乱的翻包。那个瞬间,什么海誓山盟,什么钻戒玫瑰,都暂时退居二线,主角,是那本薄薄的、甚至边角都有些卷起的户口本。

这玩意儿,它不是一张纸。它是历史,是契约,是把你从一个“个体”,生生拽进一个叫“家族”的洪流里的那只手。 男女合婚出示户口本 ,这句听起来像行政命令的话,其实是一场不动声色的、最彻底的“开诚布公”。

男女合婚出示户口本:这道“验明正身”的终极考验

你以为你在跟一个人谈恋爱,其实,你是准备和他(她)的整个户口本谈恋爱。

翻开它。第一页,户主,通常是那个威严的、你不怎么敢开玩笑的父亲。下面,是母亲。再往下,可能还有兄弟姐妹。每个名字背后,都是一段你从未参与过,但从今往后必须尊重和接纳的人生。籍贯,那个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的小县城,突然就和你的未来产生了某种神秘的勾连。文化程度,婚姻状况,甚至服役状况……每一栏,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标签,冷冰冰地贴在那里。

爱情是荷尔蒙的冲动,是“月色真美”的朦胧。但户口本,是凌晨三点的冷水,一盆泼下来,让你瞬间清醒。它在用最朴素、最粗暴的方式告诉你:别光看脸,别只听情话,看看这个。这,才是他(她)的“出厂设置”。

我朋友阿伟,跟女友谈了三年,爱得死去活活。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,双方家长见面,气氛融洽。直到交换户口本的那一刻,他看到了女友户口本上“婚姻状况”那一栏,赫然印着两个字:“离异”。

整个世界都安静了。阿伟说,他当时的感觉不是愤怒,而是一种巨大的荒诞感。三年的亲密无间,他自以为对她了如指掌,结果,他连她最重要的一段过去都一无所知。那两个印刷体的小字,像两根针,扎破了他自以为是的爱情泡沫。这不是欺骗的问题,这是一种……怎么说呢,是一种对彼此生命根基的彻底陌生。他看着那个女孩,突然觉得,自己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她。

男女合婚出示户口本 ,它就是一面“照妖镜”。它照出的不是妖,而是那些被浪漫主义刻意忽略的、血淋淋的现实。你的家庭构成,你的原生背景,你无法选择的过去。它在替你问出那些你羞于启齿的问题:“你家底儿干净吗?”“你过去清白吗?”“你值得我把下半辈子押上吗?”

这个仪式感,来得如此生硬,却又如此必要。

在这个一切都数字化的时代,这本小册子的存在本身就显得有点“复古”。我们有电子身份证,有健康码,有大数据行程卡,一个人的所有信息,似乎都能在云端找到。但偏偏在结婚这件终身大事上,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实体,一个需要用手去触摸、去翻阅的物件。

为什么?

我想,大概是因为,婚姻本身就是一件很“笨重”的事情。它不像发一条朋友圈,可以随时删除;也不像一次线上会议,可以随时退出。它需要一种沉甸甸的、看得见摸得着的承诺。那个红色的印章,“쾅”地一下盖下去,油墨浸透纸张的纤维,留下一个永久的烙印。那一刻,你户口本上属于你的那一页,就被“撕”走了,然后和另一个人的那一页,装订进一本全新的小红本里。

这个过程,充满了一种原始的、暴力的美感。它象征着脱离与结合。你不再仅仅是你父母的孩子,你成了一个新家庭的开创者。而那个盖着“已婚”戳印、还给你父母的户口本,就像一份回执单,告诉他们:“你们的孩子,已经完成了社会身份的又一次重要转变。”

所以, 男女合婚出示户口本 ,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程序,更像一个现代社会的成人礼。

它逼着两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,在法律和宗族的双重凝视下,最后一次审视对方,也审视自己。你真的准备好了吗?准备好接纳他户口本上所有的人和事,准备好在你自己的户口本上,永远地改变某个状态栏吗?

这本小册子,见证了你的出生,记录了你的迁徙,现在,它即将见证你的结合。它像一个沉默的家人,从不说话,却知晓你所有的根底。当你把它从抽屉深处拿出来,吹掉上面的微尘,递到另一个人面前时,你交付的,其实是你的全部身家和历史。

对方接过来的那一刻,如果眼神没有丝毫闪躲,如果双手稳稳当当,那么,恭喜你。你们的爱情,大概是真的经得起这最实在、最不讲情面的考验了。

所以,别嫌它麻烦,也别觉得它落伍。这薄薄的几页纸,比任何情话都更有分量。它承载的,是一个中国人关于“家”最朴素、也最深刻的全部想象。在你决定和一个人共度余生之前,先看看他(她)的户口本吧。那上面,写着你们未来的答案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