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每次看到这个问题,我脑子里就蹦出四个字:自欺欺人。听起来是不是很刺耳?但现实往往比这更扎心。什么叫 男女合财不合婚好吗 ?这不就是问,我们能不能开一家公司,顺便搭伙过日子,但别谈感情,别谈未来,别谈那些虚无缥缈的心灵契合?
听起来多“现代”,多“理性”,多“酷”啊。完美规避了婚姻里那些鸡飞狗跳的破事儿,把两个人捆绑在一起的,是清晰可见的利益,是共同增长的资产,是一张漂亮的财务报表。仅此而已。
我有个朋友,阿杰,就是这种“新模式”的忠实践行者。他和他的“伴侣”,不能叫女朋友,因为他们彼此心知肚明,没打算结婚。他们是创业伙伴,两个人的能力、资源、对市场的嗅觉,简直是天作之合。他们一起买房,写的联名,因为这样能撬动更大的银行杠杆;他们一起投资,收益五五分,清清楚楚;他们甚至连生活开销都用一个联名账户,月底拉个表格,一目了然。

外人眼里,他们是神仙眷侣,是强强联合的典范。只有我们这几个最熟的朋友知道,那房子里是什么光景。他们可以像最默契的战友,在商业谈判桌上一个眼神就完成攻防转换,把对手杀得片甲不留,回到那个所谓的‘家’,空气却能瞬间降到冰点,沉默是唯一的交流方式,比西伯利亚的寒风还刺骨。
没有拥抱,没有晚安吻,更没有“今天累不累”这种废话。因为在他们的关系模型里,这些都属于“ 不合婚 ”的范畴,是低效的、不必要的感情消耗。阿杰有一次喝多了,抓着我的领子说:“你知道吗?我看着我们账户里的数字蹭蹭往上涨,心里却越来越慌。那不是家,那是个24小时营业的办公室。我病了,她会给我叫外卖送药,但绝不会握着我的手。因为那是‘照顾’,是需要情感投入的,而我们的协议里,没有这一条。”
看,这就是 男女合财不合婚 最致命的地方。它把人活生生地异化成了工具,把日子过成了一场交易。 合财 ,听起来是基础,是保障。但如果它成了唯一的链接,那这个链接就脆弱得不堪一击。当两个人只剩下钱可以谈的时候,那跟商业伙伴有什么区别?你甚至都不能辞职!
合婚 是什么?它根本不是一张纸,也不是一场婚礼。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。是你们看到一个笑话,会笑到同一个点上;是你们吵架,吵到一半还能给对方倒杯水;是你在外面受了天大的委屈,你知道有那么一个地方,有那么一个人,会无条件地接住你所有的狼狈和不堪。是价值观的同频共振,是生活习惯的相互磨合,是“我们”这个概念,大于“你”和“我”的总和。
而 合财 ,应该是 合婚 之后,自然而然结出的果实。因为我们是一体的,所以我们愿意共同规划未来,共同抵御风险。钱,是我们实现共同目标的工具,而不是维系我们关系的唯一纽带。如果顺序反了,把 合财 放在了 合婚 之前,甚至完全替代了 合婚 ,那就像在沙滩上盖大楼,看起来很美,一个浪打过来,瞬间灰飞烟灭。
你信不信?那些只 合财不合婚 的关系,根本经不起任何真正的考验。
当市场波动,投资失败,两个人共同的资产大幅缩水时,会发生什么?商业伙伴会立刻开会复盘,寻找责任人,甚至散伙。而没有“ 合婚 ”做情感缓冲垫的两个人,只会更快地陷入相互指责的境地。因为除了钱,他们之间一无所有。
当一方的父母重病,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照顾时,另一方会怎么想?如果只是“合财”关系,他/她的第一反应可能是:“这会影响我们的财务规划吗?这笔支出是否公平?”而不是:“我们该怎么一起扛过去?”
这种关系的本质,是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。每个人都想索取合作带来的好处,却不愿意承担婚姻里那些“麻烦”的责任和义务。他们以为自己用理性构筑了一道防火墙,殊不知,这道墙也把所有的温暖和爱意,都隔绝在了外面。
所以, 男女合财不合婚好吗 ?
别傻了。这根本不是一个好不好的问题,这是一个能不能称之为“关系”的问题。它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,一种饮鸩止渴。你在用一种看得见的稳定(金钱),去掩盖一种看不见的心虚和孤独。
真正坚不可摧的关系,从来都是先 合婚 ,再谈 合财 。那个跟你三观相合、灵魂相契的人,你们一起奋斗,哪怕是从零开始,心里也是踏实的,眼里也是有光的。因为你们建造的,是一个家,而不仅仅是一个账户。你们分享的,是人生,而不仅仅是利润。
把钱的事情谈清楚,非常重要,我举双手赞成。但如果把它当成关系的全部,那你最终会发现,你赢了全世界的财富,却输掉了一个能陪你分享这一切的人。那样的富有,不过是一片繁华的荒漠。
发表回复